首页 >> 每周能源新闻

电解铝阶梯电价新政出台 引导“两高”行业低碳发展 《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图片来源:百度)

8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发布是我国深化电价改革、完善绿色电价机制,加快以经济手段推动节能减碳的重要信号,将为推动我国电解铝行业持续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通知》兼顾节能环保和低碳要求,有利于激发企业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通知》对电解铝企业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提出了三项新要求。一是调整了分档指标,将过去的电解铝铝液电解交流电耗调整为铝液综合交流电耗。铝液综合电耗是电解铝生产企业的惯用指标,易于统计、易于核查。二是根据我国电解铝企业能源效率的当前情况,将每吨13650千瓦时设置为分档标准,推动能效水平处于后四分之一的落后企业加快提升能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文件前瞻性地提出了2023年和2025年分档标准提升指标,引导企业合理安排节能改造措施,更好地把握行业科技进步脉搏和未来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更稳定的市场预期。

在鼓励企业采取环保和可再生能源措施方面,《通知》也采用了三项新政策。一是对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后的能耗增加给出修正方法。增加脱硫工艺后,铝液综合电耗一般要增加70-80度电/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电耗要增加150-180/吨,考虑到不同地区环保要求不同,在电价征收标准中去除脱硫电耗相对更公平。二是优化阶梯电价加价方式。这次将阶梯加价修改为累进加价,企业每降低20度电就可享受节能收益,价格曲线更平滑、门槛更合理,更有利于企业主动节能、自发节能。三是增加了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优惠政策。《通知》将鼓励的重点限定为电解铝企业使用非水可再生能源,多使用风电和光伏发电,阶梯电价加价标准可适当降低。优惠政策未纳入水电,主要是考虑到水力发电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显著低于风电和光伏发电,丰水期具有突出的低价格和调峰优势,属于稀缺的零碳电力资源。要尽量鼓励水电在保民生和调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把好钢放在刀刃上,而不是被电解铝生产这类稳定的电力负荷所消耗。

《通知》对地方政府提出新要求,并帮助开拓节能减碳资金新渠道。

碳达峰、碳中和是对我国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将对各级政府的工作任务、领会能力、执行能力等提出一系列新要求。《通知》对地方政府提出了三项工作要求。一是严禁地方政府出台电解铝行业优惠电价。国家将加强对地方政府出台优惠电价政策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二是要求地方政府切实加强对电解铝行业自备电厂的管理,严格执行阶梯电价政策,依法依规加强监管,确保政策公平公正落实。三是要求省级政府开展专项节能监察。《通知》要求每年省级节能主管部门针对电解铝企业组织专项节能监察,以监察结果为依据,确定电解铝企业阶梯电价。这要求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要加强合作、相互配合。

在激励性政策方面,《通知》确定了对地方政府的鼓励政策。文件规定加价电费专门用于支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工作,资金专项用于支持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和转型升级,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这一激励措施,为省级政府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开拓了新的资金渠道。

《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近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最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说:“IPCC评估报告汇集了全球最新的气候变化科研成果,已成为国际社会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制度、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最重要的科学基础,也是各国政府制定本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主要科学依据。

宇如聪表示,刚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提供了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的最新科学进展,阐述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信息、气候系统物理过程、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评估结论,就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未来趋势、变化原因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加深了人类对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的理解。

——报告基于改进的观测数据集,对历史变暖进行了评估,并且在科学理解气候系统对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响应方面取得了进展。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约1摄氏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已造成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1750年左右以来,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报告从物理科学的角度,指出将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限制在特定水平需要限制二氧化碳的累积排放量,同时还要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指出,在考虑所有排放情景的情况下,至少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升高。稳定气候需要大力、快速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除非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否则21世纪升温幅度将超过1.5摄氏度甚至2摄氏度。

——与以往IPCC报告相比,此次报告中有关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有关内容,加强了与其他工作组之间的衔接和一致性。报告指出,每个地区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变化,在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繁。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降雨分布,在高纬度地区,降水可能增加,而亚热带的大部分地区则可能减少。沿海地区海平面将持续上升,导致沿海低洼地区发生更频繁和更严重的洪水,并将导致海岸受到侵蚀。进一步的变暖将加剧多年冻土的融化、季节性积雪的损失、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夏季北极海冰的损失等。报告首次对复合型事件进行分析,指出人类的影响可能增加了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

中国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姚学祥表示:“30多年来,中国气象局深度参与IPCC的制度构建和改革,团结各发展中国家,坚持从机制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力度,从流程上确保评估过程的透明性,参与制定IPCC评估报告框架,推荐中国优秀科学家参与评估报告编写,组织相关部门对评估报告开展政府评审,提交数千条中国政府意见,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风险管理,中国气象局将强化基础性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支撑气候治理。

——完善气候系统综合观测站网建设。在中国气候系统关键区,协调推进气候观象台和大气本底站建设,拓展温室气体立体观测网络功能与布局。加强气候变暖对我国典型脆弱地区影响的监测,推进青藏高原气候系统综合观测能力建设,加快冰川站网建设。

——加强气候系统大数据能力建设。建立全球百年以上时间尺度地面温度序列。建立完善全球区域一体化大气和陆面再分析系统。基于气象卫星观测数据,研发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产品,研制全球和中国区域植被、海温、冻土、积雪长时间序列气候数据集。

——提高对气候变化规律和机理的认识。推进气候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持续开展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研究。深化气候系统多圈层、多时间尺度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影响过程与机理的认识,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响应与城市效应,分析气候系统突变与反转点等前沿科学问题。

——推进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发展地球系统模式,实现不同圈层分量模式的高效耦合,继续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提高东亚区域气候变化模拟与预估水平。研发中国1030公里高分辨率精细化区域气候模式。

石油与天然气市场:

河北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试运投产:新华社电,826日,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新建的416万立方米LNG储罐试运投产,开始向外输管道供应天然气。该工程试运投产将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天然气调峰供气的保障能力。据悉,该接收站LNG储存能力达到128万立方米,天然气调峰能力在高峰期可达1个月持续供气4120万方/天。

全球最大LNG模块启运,未来将开发北冰洋天然气:央视新闻报道,826日,两个目前世界上单体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液化天然气(LNG)模块在浙江舟山岱山县的秀山岛起航,将用25天时间运至俄罗斯摩尔曼斯克。该规格模块由中国企业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未来,14个该规格的模块将在俄罗斯组装成全球最大的LNG生产工厂,进行北冰洋的LNG开发,年生产能力将达660万吨。

中石油上半年净利530亿,创七年同期最好水平:界面新闻报道,826日中石油举行2021年中期业绩新闻发布会。上半年中石油实现营收1.2万亿元,同比增长22.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30.4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299.83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净利润增加246.2亿元,经营业绩创七年同期最好水平。据介绍,2021年中石油计划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产能345万吨标煤。其中,上半年已经新增地热供暖的合同面积达1千万平米。2035年左右,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将占该公司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塔里木盆地发现亿吨级油气区:中国石化新闻网讯,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部署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的重点探井——顺北44X井,于近日试获油气当量超千吨,标志着顺北油气田4号断裂带获得亿吨级油气区重大发现。至此,中国石化在该地区探明油气储量超2亿吨。

大庆油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新华社消息,825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大庆油田预计十四五将新增页岩油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页岩油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煤炭与电力市场:

发改委:查处恶意炒作、哄抬煤价行为:国家发改委826日发布消息,针对近期陕西省榆林市煤炭交易中心发布煤价上涨信息,陕西省榆林市保障市场稳定运行领导小组决定在榆林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调查,对有关公众号发布内容进行核实查证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对该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随着迎峰度夏进入尾声,全国煤炭供需偏紧形势明显好转,一些机构和公众号仍恶意炒作煤价上涨信息,部分煤矿仍不合理涨价,给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带来严重干扰。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监测,对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二季度美对华出口煤炭增超30倍: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对中国煤炭出口量超240万吨,2020年同期为75000吨,增长了30多倍。印度、日本、巴西等主要市场需求也出现反弹,美国煤炭出口量在第二季度增长53%,达到2060万吨。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煤炭出口市场,仅次于印度。

发改委:7500万吨煤炭产能将陆续投产:国家发改委825日消息,为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国家有关部门和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露天煤矿接续用地办理,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继720多座露天煤矿取得接续用地批复后,近日又有16座鄂尔多斯露天煤矿取得接续用地批复,涉及产能2500万吨/年左右,还有产能近5000万吨/年露天煤矿将于9月中旬陆续取得接续用地批复。全部正常生产后,月可增加产量700万吨以上。

云南首个全户内220千伏变电站投产:昆明日报报道,8241442分,南方电网云南首个全户内220千伏雨树(龙泉)输变电工程主变压器经过5次冲击试验后完成投产送电,这是近10年来昆明主城区投产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昆明北市区用电负荷压力。

福建发布水电站清理整治方案: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福建省水电站清理整治行动方案》。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规水电站,限期在2022年底前退出;审批手续不全、影响生态环境的水电站,限期在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

江苏拟对分布式能源站用电给予支持性电价政策:财新网报道,江苏省发改委824日发布《关于对分布式能源站用电给予支持性电价政策征求意见的公告》,拟对分布式能源站用电给予支持性电价政策。全省独立报装的分布式能源站用电执行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类别电价,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分布式能源站配套建设容量在50千瓦及以上的蓄冷、蓄热技术装置的,蓄冷、蓄热技术装置部分用电参照江苏电热锅炉分时电价政策执行平谷分时电价。

近期电厂供煤总体大于耗煤,存煤回升较快:国家发改委运行局825日发布消息,8月中旬以来,全国煤炭生产保持高位稳定,电煤供应稳中有升,电厂供煤总体大于耗煤,存煤明显回升。调度数据显示,810日以来,全国统调电厂日均供煤663万吨,比7月份日均供煤增加近40万吨,日均耗煤640万吨,比7月份日均耗煤减少近40万吨,存煤快速回升近300万吨。此外,随着消费回落,煤炭供需宽松,港口存煤开始累积,截至824日,秦皇岛港存煤468万吨,比7月末增加60万吨。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

上半年中国核电净利同比增46.23%,核电机组发电占全国四成:827日,中国核电发布2021年半年报。上半年,中国核电营收297.73亿元,同比增长24.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4.74亿元,同比增长46.23%。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商运发电量87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6%,与燃煤发电相比减少碳排放6958.4万吨。上半年,该公司核电机组发电828.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3%,约占全国运行核电机组发电的42.48%

工信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全面商业化:工信部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15号(工交邮电类523号)提案时表示,有关部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先进产品量产能力建设。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进程适时完善有关产品目录,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

内蒙古:2025年建成并网新型储能规模超500万千瓦:82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在源、网、荷侧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多元化储能项目;建成并网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全面推广新能源+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实现储能与新能源电源的深度融合、联合运行。新建保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项目装机量的15%,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新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规模原则上不低于新能源项目装机量的15%,储能时长4小时以上;配建比例2022年后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支持鼓励已并网的新能源项目建设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

湖北67个县市提交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新华网报道,据国网湖北电力消息,截至目前湖北已有67个县、市、区提交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总装机容量达1496万千瓦。截至7月底,湖北省光伏发电装机771.42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9%

IAEA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预达715吉瓦(电):中核智库报道,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最新版《国际核电状况与前景》报告。其中提到,过去十年间,核电装机容量呈现逐步增长趋势,通过新建反应堆或对现有反应堆升级改造而增加的新容量约23.7吉瓦(电)。截至2020年底,全球在运核动力堆有442座,总装机容量为392.7吉瓦(电)。据IAEA的高值预测,205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15吉瓦(电);在低值预测中,2050年全球核电容量将减少7%,降至363吉瓦(电),占全球发电量的6%

国内首座储氢井加氢站建成:界面新闻报道,中国石化重庆首座加氢站——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近日正式建成。该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日供氢能力1000公斤,将为重庆首批氢能示范公交车和市内物流车提供加氢服务。据介绍,储氢井指深埋地下150米左右的氢气储存地埋井,占地面积为目前普遍使用的地上储氢设备的1/10

京津冀入选首批氢能车示范城市群:北京市财政局发布消息,近日,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财政部、工信部等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在4年示范期间,五部委将对入围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据北京市工信局此前公布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京津冀城市群拟在示范应用期推广燃料电池车5300辆。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全国市场首次碳排放权抵押业务落地:国家电投发布消息,近日,国家电投依托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与民生银行、中国电能下属碳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为贵州金元黔西电厂以较优惠利率发放2800余万元贷款,实现全国市场首次碳排放权抵押贷款业务。

山东:十四五将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试点低碳社区:824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积极推动重点城市、重点行业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开展低碳社区试点、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建设。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2025年,全省营运车辆、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4%3.5%以上。

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健全汽车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近日,工信部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59号(工交邮电类175号)提案称,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汽车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包括汽车整车、重点零部件、车用材料、燃料、资源综合利用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准体系;同时,持续优化节能税收管理,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同步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产品,推进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为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结束语

回顾本周全球能源动态:电解铝阶梯电价新政出台 引导两高行业低碳发展。《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河北唐山LNG接收站应急调峰保障工程试运投产。全球最大LNG模块启运,未来将开发北冰洋天然气。中石油上半年净利530亿,创七年同期最好水平。塔里木盆地发现亿吨级油气区。大庆油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页岩油。发改委:查处恶意炒作、哄抬煤价行为。二季度美对华出口煤炭增超30倍。发改委:7500万吨煤炭产能将陆续投产。云南首个全户内220千伏变电站投产。福建发布水电站清理整治方案。江苏拟对分布式能源站用电给予支持性电价政策。近期电厂供煤总体大于耗煤,存煤回升较快。上半年中国核电净利同比增46.23%,核电机组发电占全国四成。工信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全面商业化。内蒙古:2025年建成并网新型储能规模超500万千瓦。湖北67个县市提交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IAEA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预达715吉瓦(电):国内首座储氢井加氢站建成。京津冀入选首批氢能车示范城市群。全国市场首次碳排放权抵押业务落地。山东:十四五将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试点低碳社区。工信部:将加快建立健全汽车碳排放标准体系建设。(主要资料来源:新华网、国际能源网、国际新能源网、国际石油网、国际电力网、中国能源网、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