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能源新闻

创造多项世界之最,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 《IPCC全球升温1.5 ℃特别报告》引关注

 

 

(图片来源:中国能源网) 

1123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该工程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   

创造多项世界之最,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 

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由西藏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组成,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跨越西藏三地市十区县。据了解,该工程总投资约162亿元,新建、扩建500千伏及配套工程变电站16座,新建500千伏及配套工程线路2738公里。20173月,该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可研批复,46日开工建设,201811月建成投运。 

该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超高压输变电工程。该工程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超高压电网工程,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000米;该工程也是世界海拔跨度最大的电网工程,工程线路海拔从2200米至5300米,最高塔位与最低塔位之间海拔高差达3100米;此外,该工程穿越横断山脉核心地带和青藏高原腹地,位于世界上地质结构最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是世界自然条件最复杂的电网工程。 

“工程地处藏中高原,跨越三条大江,翻越四座高山,横穿雪域高原,施工条件恶劣,物资运输和人员健康保障十分困难。”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寇伟表示,“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后,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将彻底结束,西藏主干电网实现了从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升级,西藏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该工程也将为川藏铁路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保障,对于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国防安全意义重大。” 

  

助力藏中电力发展 

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面向南亚的开放通道,具有特殊重要战略地位。2011年与2014年,青藏联网工程与川藏联网工程先后建成,基本解决了西藏中部和东部缺电问题。藏中联网工程的投运,有助于加强西藏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供电保障能力,为顺利实施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维护边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藏中电网覆盖拉萨、日喀则、山南、那曲和林芝等地区,是西藏电网的主要负荷中心,根据相关规划预测,“十三五”期间负荷发展水平将呈现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受到能源资源、运输条件、建设成本和环保等诸多因素限制,藏中地区电源规划无新增火电,只能以水电为主,但由于水电建设周期较长,丰枯特性明显,无法根本解决藏中电网缺电问题。藏中联网工程的投运,使藏中电网与我国交流大电网相联,可有效解决“十三五”期间藏中缺电问题,藏中地区最大电力负荷也将由30万千瓦提升至110万千瓦。 

目前,西藏电网已形成“一大两小”的电网格局,即藏中电网、昌都电网、阿里电网,但西藏骨干网架没有全境贯通、电网依然比较薄弱。藏中电网自身规模较小,运行可靠性较低。藏中联网工程建成后,一方面增大了受端电网规模,改善了青藏直流工程的运行条件,另一方面增加了交流联网通道,可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藏中联网工程对于提升西藏清洁能源外送消纳能力意义重大。作为国家重要水电基地,西藏水电技术可开发容量1.4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此外,西藏中部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的资源条件。藏中联网工程建成后,具备40万千瓦输送能力,远期可提升至百万千瓦,年输送电量27亿度,其中藏中清洁能源外送电量可达16亿度,将为藏中清洁能源开发与外送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三年内,国家电网公司将持续加大电网投资,全方位加强援藏工作,在西藏和四川、甘肃、青海三省藏区安排电网投资724亿元,促进藏区电网高质量发展,力争2020年实现西藏全区电网互联互通。 

IPCC全球升温1.5 ℃特别报告》引关注 0.5℃, 

可能带来更多风险 

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升已经达到1℃左右,并且升温已经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产生影响,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2030年到2052年之间温升将达到1.5℃。通过评估我们了解,对于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以及珊瑚礁等来说,温升1.5℃所造成的影响和风险与温升2℃相比要较小些。增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需要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更好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 

国际社会为何需要这份报告? 

工业化革命以来,随着矿物燃料的广泛开发和应用,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在气候系统中观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大气和海洋变暖、冰雪消融等。避免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成为国际上的研究重点和国际气候谈判的关键内容。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以来,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主题。 

然而,对于受气候变暖影响较大、较为脆弱和适应能力欠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全球升温2℃带来的影响可能远远超出这些国家的应对能力。2015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其中明确指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以降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风险与影响。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邀请IPCC2018年完成针对全球升温1.5℃的影响及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的特别报告。 

20164月,IPCC接受邀请,决定起草“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强化可持续发展、努力消除贫困背景下全球升温1.5℃的影响及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特别报告,这份报告在106日正式得到各国政府批准并接受。 

差距很小、影响很大的0.5 

对于地球来说,升温1.5℃或2℃,在气候、气象和环境上会有哪些变化?对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翟盘茂给出了答案。“我们所说的这0.5℃指的是全球所有地区平均温度升高0.5℃。多项研究表明,这会增加洪涝、干旱、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 

具体来说,温升1.5℃与2℃相比,可以降低格陵兰冰盖消失、海平面上升数米等不可逆转的风险;降低海洋温度升高、海洋酸化加剧等风险;降低对海洋生物、生态、渔业等影响,更大限度地保护陆地、淡水、沿岸生态系统为人类服务的功能。城市将大幅度减少高温热浪、空气污染等灾害风险;对农村,则可以减少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产量降低的风险。尤其对经济基础薄弱、极端事件影响大的沿海和小岛屿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控制升温更为重要。 

全社会需进行快速和深远的转型 

报告围绕科学认识全球升温1.5℃、未来气候变化潜在的影响和相关风险、全球升温1.5℃和2 ℃的不同影响、与全球升温1.5℃相符合的排放路径及相关的系统转型、在联系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以及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而展开。 

把全球升温控制在1.5℃会涉及到减排问题,这对高度依赖矿物能源的国家来说,采取快速严苛的减排行动而又管理不当的话,可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大气中二氧化碳移除方法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粮食安全。同时,温升1.5℃带来的成本问题也是很多国家所关注的。总的看来,能否把温升控制在1.5℃以内取决于全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和深远的转型。 

对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特别报告建议:经济发展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矿物能源;在能源系统转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尽早采取深度减排行动,尽量避免过度依赖二氧化碳移除;采取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排放。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行动。 

  

  

  

  

石油与天然气市场: 

美国司法部正式审查欧佩克:据美国司法部一名官员表示,司法部正正式审查旨在遏制OPEC对石油市场影响力的反垄断立法。美国参众两院都提出了两党合作、反对欧佩克的议案,不过两院都还没有就这些措施进行投票。众议院司法委员会6月通过了《禁止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简称NOPEC),该法案将赋予司法部长对欧佩克试图控制石油生产或影响原油价格提起诉讼的权力。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定于下个月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目前油价暴跌,促使各方呼吁欧佩克在2019年遏制产量。 

特斯拉和BP合作建储能项目:传统的石油巨头都在加速向可再生能源业务转型,除了应用侧开始在加油站安装充电桩、收购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营商等举措外,在能源的生产侧也都正加大投入。据外媒消息,特斯拉能源业务部门参与的英国石油巨头BP风电场储能项目已安装完成,这是特斯拉和BP的第一合作,也是BP第一个储能项目。 

该项目首次公布于今年4月,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南达科他州,拥有212kW/840kWh的储能能力。目前BP在美国有12个风电场,累计装机超2GW。因此,BP也是特斯拉能源业务部门的大客户之一,合作空间巨大。 

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破200亿立方米 创历史新高1119日,西南油气田当日生产天然气7434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至此,西南油气田今年累计生产天然气200.67亿立方米,突破200亿立方米大关。 

页岩气是西南油气田增产的一大亮点。西南油气田有序推进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上产工作,加大钻探队伍引进力度,抓好后续新增钻机、压裂车组和连续油管到位工作,加快投产进度。同时,加快地面集输场站和管道建设步伐,优化生产组织,确保页岩气安全平稳开采。目前,西南油气田日产页岩气约1100万立方米,同比增加57% 

塔里木克深气田日产超2200万方截至1121日,塔里木油田工程地质党员联合攻关,克服气藏超深、压力超高的难题,确保克深13区块5口井精准卡层,让克深13气藏提前加入冬供队伍,与先期投产的克深2、克深8等气藏“抱团”增气。截至目前,克深气田日产气2223万立方米,创气田投产以来历史新高。 

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石油市场将发生重大变革国际能源署在13日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提出,需要等到2040年,才能观察到石油消耗的下降。在此之前,需求将会增长12%,并在22年之后达到每天1.06亿桶。 

直到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将是每日增加100万桶。报道称,北美、欧盟和中国占据石油消耗前三强的时代过去了。欧盟的石油消耗降幅很大。今后22年间,欧盟石油消耗量将缩减42.3%,降至每日640万桶。美国的石油消耗同样将缩水,需求量降低16%,虽然仍将留在“领奖台”上,但从2035年起将退至第二位,将“冠军”让与中国。西方石油消耗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将由中国、印度和中东石油消耗的持续快速增长来弥补。 

中国海油构建多层次储气调峰系统应对我国用气高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消息,近日,北方采暖季全面到来之际,天津地区LNG调峰应急站迎来中国海油天津LNG满载液化天然气的第200辆槽车。国家非常重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要求稳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坚持以气定改,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今年以来,中国海油持续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储气调峰系统,为华北天然气保供提供强力支撑。。 

阿联酋发现储量高达4200亿立方米新气田阿联酋国有能源企业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在本月4日宣布,在本国发现新的油气资源,包括储量达42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相当于10亿桶的原油。同时宣布提升石油产量的计划:日产量2020年以前将达到400万桶,2030年前提高至500万桶。阿联酋官员说,这有助于实现本国天然气自给自足目标。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LNG日销量首破万吨:近日,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LNG液体日销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下一步,天然气分公司将积极协调国产气增供保供,加大海外现货LNG采购力度,加快完善三大LNG接收站(山东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北海LNG接收站)布局,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供气能力,备战冬季用气高峰。 

  

煤炭与电力市场: 

河北:2018年保供清洁煤1820万吨:日前,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采暖季洁净煤保供方案(2018-2020年度)》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全省2018-2020年度取暖季洁净煤保供推广工作。根据方案,2018年全省燃煤户数为910万户,洁净煤保供量总计1820万吨,2018年采暖季补贴标准暂定为每吨500元左右。2018-2020年,河北省各市(含雄安新区、定州市、辛集市)在清洁取暖不能覆盖的区域或工程未完成,不具备通气、通电条件的地区,通过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兰炭和无烟煤,实施洁净煤托底政策。 

我国煤炭消费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下行通道1121日,第五届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简称“煤控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重点评估了“十三五”中期煤控工作进展,展望“十三五”煤控目标的实现路径,商讨如何进一步减少煤耗,促进能源转型。 

会议分享了“煤控研究项目”总课题组编写的《“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与后期展望研究报告》(初稿)。报告认为,“十三五”后期,进一步推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电力消费增速高;现代煤化工一些产品产能投资过度,加剧煤炭消费增长压力;耗煤部门去产能与减煤耗效果不明显;对电力产能过剩的风险重视不足;散煤替代的一些措施中,政府投入高、经济性差等。整体来看,我国煤炭需求没有大幅增长的空间。在清洁能源的加快替代和能效提升的压力下,预计煤炭消费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下行通道。 

大唐火电院降低绿色煤电脱除成本清洁能源应用比例逐渐升高的能源变革中,清洁煤电仍然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国内煤电企业以绿色煤电为核心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然而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后,汞和三氧化硫等非常规污染物将成为下一步减排治理的重点。 

日前,201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技术研究院(简称“大唐火电院”)开发的汞和三氧化硫一体化协同脱除技术——“煤电机组烟气汞和三氧化硫协同脱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西安:采暖煤改洁60.88万户:西安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工作人员朱德全介绍,西安市从2017年开始开展城乡居民煤改洁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居民煤改洁60.88万户。实施煤改洁的居民可凭设备购置发票,领取费用总额60%的一次性补贴,每户最高补贴3000元;设备运行费按照用气每立方1元,用电每度0.25元的标准,每户每年最高补贴1000元。 

《西安市2018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煤炭削减专项方案》中明确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气,支持天然气管网未覆盖地区采用空气源泵、地热能、电蓄热、碳晶、石墨烯、发热电缆、电热膜等新型清洁采暖技术和设备替代燃煤散烧。同时,继续做好《西安市城乡居民煤改清洁能源财政补贴发放实施细则》政策兑现工作。 

山东日照市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日照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日照市2018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190万吨以内,比2017年减少45.3万吨;结合各区县全社会煤炭消费占比、煤炭消费压减成效等因素,将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区县。各区县在完成市分解下达煤炭压减任务的基础上,确保煤炭消费量只减不增、逐步下降。由各区县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主管部门分解落实到重点耗煤企业,并负责督促落实,确保按时完成煤炭压减任务。 

国产首台即将商运AE94.3A型燃机机组点火冲转一次成功:1117658分,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机组燃机点火冲转一次成功,各项参数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机组运行稳定正常,标志着该公司燃机项目向机组投产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次燃机点火这一重大里程碑节点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公司燃机项目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入了电气试验、吹管阶段,为后续机组整套启动及168小时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向着机组高标准年内双机投产的目标坚实迈进。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 

装机规模200MW 青海海南共和风电项目竣工完成并以备案:日前,由黄河公司新能源集成公司承担建设的青海海南共和200兆瓦风电项目工程签订的30份合同竣工结算工作全部完成并已备案。 

青海海南共和200兆瓦风电项目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切吉乡西北约23公里处,属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带,距茶卡盐湖约31公里。本工程规划装机规模为200兆瓦,安装912000kW的风电机组,和周围其它风电场配套分期建设一座330kV升压站,规划容量1000兆瓦,工程施工期为12个月。 

福建福清核电站累计安全发电770亿千瓦时:21日,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通报称,福清核电站累计安全发电77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约27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107万吨,植树造林约24.3万公顷。 

福清核电站位于福建福州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实行一次规划、连续建设,总投资近千亿元人民币,于20081121日开工建设。官方资料显示,福清核电站1-4号机组采用二代改进型成熟核电技术,5-6号机组采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其中,5号机组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 

白鹤滩世界首台(1号机)百万千瓦机组座环组装焊接顺利完成: 1119日,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承担施工任务的白鹤滩世界首台(1号机)百万千瓦机组座环组装焊接顺利完成,座环组合缝经自检、监理和厂家、第三方等多次无损检测,优良率达100%,达到了白鹤滩电站精品工程的要求。 

白鹤滩水电站装机16100万千瓦、总计16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单机容量世界第一、装机规模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是全球水电领域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和标志性工程。本次完成组装焊接的首台座环外形尺寸为Ф14.16米×3.724米,共分4瓣,单瓣最大尺寸7.7米×9.899米×3.724米,最大单瓣重量136.3吨,总重467.1吨。 

光伏行业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分布式光伏趋势明显: 2018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1714.3万千瓦,同比增长12%。其中,山东、浙江、河南、江苏4省新增装机均在200万千瓦上下,4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的49.1%,在普通光伏电站装机下滑的同时,分布式光伏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 

事实上,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中,有大量的项目是在无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安装的。这说明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光伏还在继续发展。此次明确光伏会继续给予补贴,同时保证规模,这无疑给了光伏行业更多信心,未来地面和分布式光伏将会更加蓬勃发展。国家支持新能源行业特别是光伏行业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只是在过去几年国内市场高速增长之后,补贴和规模控制的政策有调整,光伏市场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 车市消费趋势明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由政策驱动向消费驱动过渡,有调查表明74%的新能源车主表示还会再买新能源车。消费升级将倒逼新能源车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进而不断蚕食燃油车份额,从而重构汽车消费版图。 

锂金属电池获得新突破 寿命可增加一倍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112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在《Nature Energy》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更持久、充电速度更快以及更安全的锂金属电池是有可能实现的。该项研究由美国能源部(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提供资助,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三维交连聚合物海绵,可附着在电池阳极的金属镀层上。 

该项研究可让更强大、更稳定的金属电池技术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未来,该研究小组将探索其在大型电池芯中的实际应用,以验证该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有望将锂金属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抑制全球变暖目标并未达成:1116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新拓展的“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专题显示,2010年—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反增。 

我国2017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已提前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承诺。但中国仍是碳排放大国,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减排压力。《报告》显示,全球主要碳排放源高值区域分布于美国东西部、西欧、东亚及南亚北部地区,低值区域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中部、北美洲北部以及亚欧大陆北部。主要碳汇高值区域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森林地区,以及全球主要热带雨林地区。 

“中法环境年”启动活动在京举行:1119日,“中法环境年”启动活动在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法国国务部长兼生态与团结化转型部部长弗朗索瓦·德吕吉出席活动并共同为“中法环境年”标志揭幕。 

举办“中法环境年”既是落实两国联合声明的具体活动,也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国生态环境合作的重要契机。中方愿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与法方一道,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生态环境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社会共享绿色发展经验,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自然》文章警告:如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将导致世纪末多灾害并发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1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称,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人类或将面临3-6种气候灾害并发的威胁。 

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干旱、洪涝、风灾(包括台风、狂风、风暴潮)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泥石流、农作物生物灾害等,皆可称为气候灾害。研究人员模拟了在不同排放场景下,全球气候灾害暴露的预期变化,并评估了人类到本世纪末遭遇气候灾害的程度。他们发现,如果不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类一次可能会暴露在至少1种灾害之下。而如果排放持续不变,那么人类可能一次暴露在至少3种气候灾害之下,在部分沿海地区可能高达6种。 

北京全面打响采暖季大气攻坚行动:随着采暖季的到来,北京市防治大气污染措施再次“加码”。日前,北京印发《北京市秋冬季攻坚细化分解方案》,确定了秋冬季(201810月份至20193月份)北京市及各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并细化提出了10大类、29项攻坚措施。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秋冬季攻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打响采暖季大气攻坚行动。 

环保“费改税” 让企业压力变动力:进入11月后,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供暖季。与往年相比,甘肃省金昌市的空气质量好多了,蓝天也更多了。 

“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原则,让环保税发挥了重要的激励作用。环保税开征以来,甘肃税务系统通过全面落实环保税政策,严格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引导排污企业不断加大治污减排力度。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申报环保税收入1.9亿多万元,同期减免税5344万元,实际入库税款1.3亿多万元,减免税额占全部申报收入的27.9%。环保税政策的激励作用有效发挥,让企业的排污压力转换为改造升级动力。 

“一带一路”循环经济产业联盟在合肥成立:安徽研究推动循环经济20周年总结会日前在合肥举行。会上宣布,“一带一路”循环经济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由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牵头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循环经济产业联盟,是由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媒体在自愿、平等、诚信、共赢的基础上组成的创新团体和平台,是着重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联盟,这个联盟的成立是循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起点,将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创新发展、建设美好家园做出应有贡献。 

  

结束语 

回顾本周全球能源动态:石油与天然气市场,美国司法部正式审查欧佩克,特斯拉和BP合作建储能项目,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破200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塔里木克深气田日产超2200万方,阿联酋发现储量高达4200亿立方米新气田。煤炭与电力市场,河北:2018年保供清洁煤1820万吨,我国煤炭消费将在“十三五”后期进入下行通道,国产首台即将商运AE94.3A型燃机机组点火冲转一次成功。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装机规模200MW 青海海南共和风电项目竣工完成并以备案,福建福清核电站累计安全发电770亿千瓦时,光伏行业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分布式光伏趋势明显。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领域,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抑制全球变暖目标并未达成,“中法环境年”启动活动在京举行,北京全面打响采暖季大气攻坚行动。主要资料来源:新华网、国际能源网、国际新能源网、国际石油网、国际电力网、中国能源网、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