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能源新闻

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达输气高峰 全球煤炭流向发生变化

(图片来源:百度)

为应对近期大范围降温造成的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近日日送气量达到2800万方峰值,保障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各地用气需求。

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达输气高峰

为应对近期大范围降温造成的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近日日送气量达到2800万方峰值,保障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各地用气需求。

19号当天,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的维护人员,在零下26摄氏度的低温中对储气库集注站管线进行巡查检修,确保储气库地层压力均衡采气安全。

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作业区总工程师徐长峰:加大注采井口、站场、管道等的压力控制及安全巡查,加密巡查频次,强化隐患排查,保障了采气能力的发挥。

据了解,随着气温下降,目前呼图壁储气库日送气量已达2800万方。除保障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等北疆城市的冬季供暖外,天然气还通过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到北京、上海内地省市,保障沿线省区企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需要。为应对极寒天气下用气量上涨需求,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在去年11月初已完成103.2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占设计库容量的96.5%

全球煤炭流向发生变化

中国的澳煤进口限令迫使世界上主要进出口大国重新调整煤炭流向。

虽然印尼是中国的第二大供应国,但由于中国从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量下降至几乎为零,现在中国对印尼煤炭的需求出现激增。另一方面,印尼有可能失去印度的市场份额,澳大利亚过去只向印度出口动力煤。

Refinitiv编制的12月数据清楚地表明了煤炭流向的变化。

中国12月从澳大利亚进口447523吨煤炭,大大低于20206月的964万吨,也是Refinitiv20151月开始汇编船舶追踪和港口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Refinitiv数据仅测量已卸货的货物。但是,中国12月从印尼进口了1219万吨煤炭,超过了20194月的最高纪录-1047万吨,几乎是11月份-430万吨的三倍。

另一方面,印度12月从澳大利亚进口了624万吨煤炭,高于11月的506万吨和10月的548万吨。最近三个月的进口量均超过了自2019年的高点-481万吨。印度12月从印尼进口了为565万吨煤炭,低于澳大利亚的进口量,而前两个月的进口量分别为582万吨和675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出口到印度的大部分煤炭为炼焦煤,但船舶追踪数据表明现在动力煤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也许是由于澳大利亚的矿商寻求新的市场来弥补来自中国进口量的损失。

石油与天然气市场:

OPEC石油收入跌至18年来最低美国能源情报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2019年,OPEC石油收入为5950亿美元。而2020年这一收入可能跌至18年来最低,至3230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占2020OPEC石油总收入最大份额,成为OPEC最大出口国,并不出人意料。2019年,沙特石油收入总计202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同OPEC其他出口国一样,沙特同样受到疫情的强烈冲击。

EIA和众多预测者警告称,石油收入下降将对OPEC经济体造成强烈冲击。

情报署表示:“石油收入减少会对成员国的财政预算造成不利影响,这些国家严重依赖石油销售收入来进口商品、资助社会项目和支持公共服务。”

此外,尽管新冠肺炎肆虐,但OPEC对北美的石油需求趋势十分乐观,并指出,汽油等运输燃料的复苏与劳动力市场和汽油零售价格的发展有关。目前看来,以上两个变量都显现出可观的复苏迹象。

然而,欧洲石油需求仍无复苏迹象。报告中表示,欧洲各国虽尽力控制疫情,可持续的封锁显然已对石油需求造成强烈冲击。(能源舆情)

沙特承诺将大幅提高减产幅度 原油价格上涨:OPEC+产量政策达成,沙特承诺额外大幅减产,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供给方面,OPEC+15日的会议上就2月份和3月份的原油产量达成一致。根据会议讨论结果,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将在23月份共计增产7.5万桶/日,其余国家将维持1月份减产额度。同时,沙特承诺将在未来两个月额外减产100万桶/日。此外,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继续减少,原油供给存下降预期。

需求方面,17日,美国国会正式确认拜登当选总统。拜登承诺上台后将推动高达万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高投入的经济刺激计划将提振美国经济,原油需求存增加预期。截至18日,本周WTIBrent期货结算价分别上涨7.7%8.1%52.24美元/桶和55.99美元/桶。

中石油海外油气产量1.0009亿吨这是继2019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后再次达到亿吨,表明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经受住了疫情和低油价双重大考,生产经营、商务运作、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

2020年,海外主力产区中东、中亚地区由于OPEC+联盟限产等不可抗力而受影响的油气权益产量当量超过400万吨。

剔除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中油国际公司全年实际完成油气权益产量当量高于2019年水平。

海上油田破冰保产 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我国陆上油气田加足马力生产的同时,我国海上主要油气产区也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增储上产,保障天然气供应。

目前,渤海油田已在冬季保供期前完成所有供气设备设施的维保工作。在南方,位于珠江口盆地的亚洲最大海上油气平台和陆地终端已进入满负荷生产,每天多达2000万立方米的南海深水天然气源源不断输送到粤澳港大湾区,冬季保供期间已累计外输天然气超13.7亿立方米。南海西部油田12月份整体产气量同比增长22.4%,为历史同期最高。

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达输气高峰:为应对近期大范围降温造成的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近日日送气量达到2800万方峰值,保障西气东输管网沿线各地用气需求。

据了解,随着气温下降,目前呼图壁储气库日送气量已达2800万方。除保障新疆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等北疆城市的冬季供暖外,天然气还通过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到北京、上海内地省市,保障沿线省区企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需要。为应对极寒天气下用气量上涨需求,新疆油田呼图壁储气库在去年11月初已完成103.2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占设计库容量的96.5%

浙江省级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同比增33%来自浙能集团的消息,截至19日,由该集团负责运行管理的省级天然气管网年累计供气量约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33.6%,其中发电用气量同比增长约73.7%。仅17日,浙江省网日输气量达4870万方,同比增长约33%,其中,向城市用户供气约3731万方,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并全力保障全网55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机组顶峰运行,使全省在时期的天然气不短供、不断供。

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克服寒潮不利影响,精心组织煤炭保供及天然气生产,确保稳产、满产。截至110日上午10点,生产天然气5914万方,平均日产量高达657万方,将天然气源源不断地从新疆伊犁输送到4500公里外的浙江,缓解了当前浙江省天然气紧缺局面。

塔里木油田跃居中国第三大油气田中新网乌鲁木齐114日电(苏华张思敏)记者14日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获悉,该油田日产石油液体1.66万吨、天然气9600万立方米,油气产量双双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成为仅次于长庆油田、大庆油田的我国第三大油气田。

塔里木油田还建成300亿立方米大气区,年产量占据全国生产总量的六分之一。目前,来自克拉2、迪那218个大中型气田的优质天然气造福神州大地,累计向西气东输和南疆各地输送量超3100亿立方米,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华北油气分公司产气超47亿立方米:2020年,华北油气分公司生产天然气47.44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大牛地气田自然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等困难,华北油气分公司通过气藏精细刻画,摸清单砂体走向,实施大幅度提升单井产量项目,使上古生界砂岩气藏的储量动用率大幅度提升,单井产量提升3倍以上。针对气田出现低产低效问题的老井,加大措施作业改造力度,对其未动用的层位进行二次压裂改造,让老井重新焕发活力。针对东胜气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高含水气藏,华北油气分公司自主创新同井采注技术,不但救活了高产水气井,而且降低了高产水气藏的动用难度。根据气藏分布特性,按照地下、地面一体化的要求,他们广泛推广丛式井组部署,有效提升气藏动用程度。

煤炭与电力市场:

中国煤价突破1100元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202012月,已连跌七月的中国煤炭进口量实现暴增,同比增长13倍。据海关总署1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12月,中国进口煤及褐煤3907.5万吨,环比11月的1167.1万吨,增长234.8%;较去年同期的277.2万吨增长1309.63%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机构煤炭分析人士告诉界面新闻,202012月中国煤炭进口暴增,主要是由于11月底开始大规模增加了印尼煤的采购。

2008年,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冲高至1060/吨。自2012年起,煤炭行业结束十年黄金期,煤价随之滑落,之后经历起起伏伏,但再没能站上1000元关口。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官微信息显示,114日,港口5500卡低硫煤报价达11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秦皇岛港口煤炭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114日,秦皇岛港动力煤有报价达1200/吨,成交约在1100/吨。

陕煤集团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加速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115日,记者获悉,陕煤集团与阿里巴巴在杭州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能源企业。

根据此次合作协议,陕煤集团将联合阿里巴巴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研究,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云平台、电商等重点领域布局,对企业的管理、组织、运营在线化创新,并共同推进陕煤集团的国际化、全球化战略的落地。

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表示,陕煤集团是一家非常开放的企业,拥抱新技术和新模式,希望未来能与阿里巴巴展开大范围、多领域的合作。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任庚表示,阿里巴巴很荣幸能与龙头企业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将发挥阿里云技术优势、阿里巴巴集团的生态优势,全力支持陕煤集团在全国乃至世界做出标杆。

全球煤炭流向发生变化中国的澳煤进口限令迫使世界上主要进出口大国重新调整煤炭流向。

虽然印尼是中国的第二大供应国,但由于中国从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量下降至几乎为零,现在中国对印尼煤炭的需求出现激增。另一方面,印尼有可能失去印度的市场份额,澳大利亚过去只向印度出口动力煤。

中国12月从澳大利亚进口447523吨煤炭,大大低于20206月的964万吨。但是,中国12月从印尼进口了1219万吨煤炭,超过了20194月的最高纪录1047万吨,几乎是11月份430万吨的三倍。

另一方面,印度12月从澳大利亚进口了624万吨煤炭,高于11月的506万吨和10月的548万吨。最近三个月的进口量均超过了自2019年的高点481万吨。印度12月从印尼进口了为565万吨煤炭,低于澳大利亚的进口量,而前两个月的进口量分别为582万吨和675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出口到印度的大部分煤炭为炼焦煤,但船舶追踪数据表明现在动力煤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也许是由于澳大利亚的矿商寻求新的市场来弥补来自中国进口量的损失。

河北省发改委三项措施确保电煤供应: 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受全省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影响,个别电厂由于运力问题存煤较少,目前正在紧急协调,全力提升库存。截至112日,全省南、北网50家发电供热企业电煤库存可用天数平均11.9天,总体供应比较平稳。

河北省发改委通过三项措施来确保煤炭供应:提升电煤铁路运力,保证公路运输畅通,要求省内煤企加大省内电煤供应量。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要求,为进一步确保煤源保障到位,各地要督促指导电力企业加强与煤矿、铁路部门的沟通,落实所需资源和运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环保、用地、运输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高储煤能力,保证电煤库存平均可用天数保持在10-15天。指导煤炭应急储备基地抓紧组织电煤采购入库,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对省内电煤库存较低的电厂,及时动用储煤基地应急储备提升库存;有关部门要搞好协调保障,确保应急状态下调得出、用得上。

总投资超25亿元!广东湛江202110个电网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建设:114日,广东省湛江市2021年电网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超25亿元、共10个电网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全面开启十四五湛江电网建设的新征程。副市长欧先伟,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昌照等出席活动并宣布项目开工。

据了解,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是湛江电网“十四五”第一批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为湛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有力改善湛江地区电网网架,有效满足粤西片区能源负荷发展需求及新能源输送要求,全力提升湛江地区风电和光伏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进一步提高湛江北部、南部电网供电可靠性,为远期粤西规划新增电源接入提供条件,也为湛江市“十四五”规划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助力湛江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障湛江一批重大项目的电力供应,助力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湖北105个农网项目春节前完工 保障村民放心用电:115日从国网湖北电力获悉,为保障春节期间农村地区可靠供电,湖北省供电部门将力争1月底前完成与春节保供电相关的105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

近年来,湖北省农村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尤其是春节期间,农村用电量激增。2019年,湖北省经过5年努力,提前完成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当年农网用电量1232.32亿千瓦时,较2015年底增长38.12%

虽然湖北省农网整体得到增强,但部分区域配电网相对薄弱,供电设施老旧,导致部分地区仍存在低电压现象,会加剧春节期间保供电压力,因此需要查漏补缺。据了解,这105个项目主要分布在荆州、十堰、咸宁、襄阳等地。国网湖北电力提前预测了春节等重要时段负荷,掌握台区运行状态及负荷增长趋势,优先安排春节期间可能出现过载、低电压的台区项目改造。网改工程施工尽量不停电作业,减少网改施工计划停电时间。

西藏五年来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超100%拉萨14日电 寒冬腊月的夜晚,打开一盏灯,光亮便能填满整个房间;打开电暖器,屋内很快温暖如春。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稀松平常的生活,却曾是雪域高原人民殷切期盼的大事。

得益于清洁电源和大电网建设,西藏自治区用电负荷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十三五”规划期间,西藏全社会用电量从2015年的40.53亿千瓦时,到2020年全年预计达到82.45亿千瓦时,增幅超过100%

2010年起,国家在雪域高原连续建设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3电力天路,电力入藏和藏电外送有了可靠通道。与此同时,随着西藏“户户通电”、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及改造、新一轮农网改造、“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等相继完工,全区主电网不断覆盖延伸。到2020年年底,西藏电网已覆盖全区74个县(区)和主要乡镇、人口近330万,有力推动了深度贫困地区、抵边村寨农牧民群众实现用上电用好电的转变。20多天前,随着第四条电力天路阿里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接入国家大电网,从此告别孤网运行。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

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电投新能源装机达6049万千瓦: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末,集团公司电力总装机1.76亿千瓦,56.09%为清洁能源,较年初增长5.52个百分点,超额完成“2035一流战略第一阶段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为中国3060”树立了央企新品牌。

光伏发电装机2961.2万千瓦,继续稳居全球第一,风电装机3087.9万千瓦,居全球第二。在境外业务方面,20201119日,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困难,中电国际完成在墨西哥并购的81.8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交割,该项目包含两个风电和两个光伏项目,是中国电力企业在墨西哥市场的首次重大直接投资,也是拉美地区今年以来交割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并购项目。在扎纳塔斯投资建设的中亚最大风电项目首批5万千瓦风机并网,获得哈萨克斯坦人民的赞誉。在越南收购的3万千瓦光伏项目顺利落地。完成孟加拉科巴风电项目开发权并购,日本福岛西乡村项目先后开工建设。目前,集团公司境外装机605千瓦,清洁能源占7成。

据不完全统计,集团公司有23家二级单位的清洁能源比重超过50%,其中17100%为清洁能源。

山西省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新能源占比超三成:截至2020年底,山西省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30%。这是记者14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的。

山西是我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十三五”期间,山西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建成晋北风力发电基地,有序开发中南部低风速资源,推进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和光伏扶贫工作。截至“十三五”末,山西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38亿千瓦,较2015年增长49%,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282.7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31.6%,较2015年末提升20.39个百分点。

随着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加大电力外送,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启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不断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2020年山西省新能源发电量达424.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8.12%,新能源消纳率达到97.03%

创新高!陕西新能源单日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111日,陕西风电、光伏双双发力,新能源总体出力创出历史新高,达到790万千瓦,新能源单日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

陕西风电、光伏双双发力,新能源总体出力创出历史新高,达到790万千瓦,占到当时用电电力的31.9%,较上次最高水平(20201023680万千瓦),增加了110万千瓦。新能源单日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达到1.24亿千瓦时,占到当日用电量的21.6%,较上次最高水平(2020669345万千瓦时)增加了3101万千瓦时。

64.5%!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全国居首:来自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消息:截至202111日,冀北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已达2831.2万千瓦,同比增长36.8%,新能源装机占统调装机比例高达64.5%,位列全国省级电网第一位。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冀北电力公司宣传部主任、新闻发言人陈龙发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省级电网企业,冀北电力公司多年来全力支持新能源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并网和消纳大幅度增长。

2020年全国招标878辆氢能车!山东榜首: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订单大多来自政府采购。通过分析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信息,可以了解地方政府对于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热情,摸清企业在各地的产业布局和项目落地情况,进而掌握2020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动态,政策趋势和市场变化情况。

据氢云链产业数据库统计,202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公开招标项目共计有19个,涉及14个城市及地区;中标的燃料电池汽车数量为878辆,中标总金额达到20.02亿元;中标单车均价为221.93万元。

招标地域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山东青岛、河北张家口均以200辆招标规模并列榜首,而广东佛山以174辆位居第二;有意思的是,山东潍坊、淄博也均以100辆并列第三。总体看,山东地区2020年以超400辆氢能汽车招标项目傲居全国。

全球首次!日本实现远洋氢气运输:由多家日本企业组成的新一代氢能链技术研究合作组(AHEAD)近日实现了全球首次远洋氢气运输,从文莱向日本运输了第一批氢气,将用于燃气涡轮机发电。

AHEAD表示,通过在川崎市沿海的东亚石油株式会社京滨炼油厂开始供应从甲基环己烷(MCH)中分离出来的氢气,为水江发电厂的燃气涡轮机提供燃料。

在要求温室气体减排的大环境下,氢能作为新一代绿色能源备受瞩目。三菱商事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氢能与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第二阶段提出的“全面引入氢能发电和建立大规模氢能供应系统”的要求,力争通过本实证确立氢能大规模运输、进口和供应技术,以满足2030年正式实现氢能发电的需求。

大连海事大学成功研发中国首艘燃料电池游艇:日前,大连海事大学在绿色航运领域获新突破,该校新能源船舶动力技术研究院牵头建造的中国第一艘燃料电池游艇“蠡湖”号通过试航,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在船舶动力上的实船应用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发展迅猛,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想应用在船舶上,还需要解决诸多安全与技术问题。大连海事大学研究团队依托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先后突破了船舶氢气加注、氢气瓶组轻量化、涉氢安全设计、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设计、船舶混动系统设计等技术难关。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燃料电池游艇船长13.9米,采用70千瓦燃料电池及86千瓦时的锂电池组成混合动力,设计船速18千米/小时,续航180千米,可载乘员10人。其船型及动力等接近于国外的对标船型,而在电动船最为关键的续航指标方面已略有优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制出新型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与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教授鲍骏团队合作,研制出一种新型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该催化剂为超立方体框架结构,在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为今后相关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当前,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的铂基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较低,制约了电池输出功率和充放电循环次数,从而增加了整个燃料电池的成本。因此,高活性、高稳定性的阴极催化剂制备,成为氢氧燃料电池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在电池阴极催化测试中,立方框架结构、超立方体结构和八足体结构的单位质量活性,分别达到商用铂碳催化剂的4.1倍、11.6倍和8.3倍。理论计算表明,超立方体表面晶面的氧吸附能最接近于理论最优值,这一趋势与实际测试的氧还原活性顺序相一致。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标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近日,国家林草局生态司气候处三级调研员张国斌既忙碌又兴奋:“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到2030年的新目标,其中,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0部委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结束语

回顾本周全球能源动态:OPEC石油收入跌至18年来最低;沙特承诺将大幅提高减产幅度 原油价格上涨;中石油海外油气产量1.0009亿吨;海上油田破冰保产 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我国最大天然气储气库达输气高峰;浙江省级天然气管网日输气量同比增33%;塔里木油田跃居中国第三大油气田;华北油气分公司产气超47亿立方米;中国煤价突破1100元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陕煤集团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加速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球煤炭流向发生变化;河北省发改委三项措施确保电煤供应;总投资超25亿元!广东湛江202110个电网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湖北105个农网项目春节前完工 保障村民放心用电;西藏五年来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超100%;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电投新能源装机达6049万千瓦;山西省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新能源占比超三成;创新高!陕西新能源单日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64.5%!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占比全国居首;2020年全国招标878辆氢能车!山东榜首;全球首次!日本实现远洋氢气运输;大连海事大学成功研发中国首艘燃料电池游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制出新型氢氧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已达92亿吨;10部委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主要资料来源:新华网、国际能源网、国际新能源网、国际石油网、国际电力网、中国能源网、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