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周能源新闻

我国首批绿色电力证书核发 钢铁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大半

 

(图片来源:百度)

  612日,中国首批绿色电力证书正式核发,为71日起即将试行的绿证自愿认购交易奠定了基础。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5日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4239万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8%,退出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 

  我国首批绿色电力证书核发 

  612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号)文件要求,向提交申请的华能、华电、中节能、中水顾问等企业所属的20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核发了我国首批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为71日起即将试行的绿证自愿认购交易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通知》,我国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自愿认购,是为引导全社会绿色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进一步完善风电、光伏发电的补贴机制。由此,绿证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表示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 

  在此基础上,《通知》首先鼓励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在全国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认购平台上自愿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作为消费绿色电力的证明。此外《通知》规定,从即日起,将依托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试行为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企业(不含分布式光伏发电)所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发放绿色电力证书。 

  612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共对本次2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核发了230135个绿证,绿证表征的上网电量共23013.5万千瓦时,所获绿证项目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河北、新疆等六个省份,合计装机容量112.5万千瓦。我国绿证的申领与核发工作按照“申领一批、核发一批”的原则,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完成。陆上风电和光伏电站项目可经信息平台完成自愿开展绿证权属资格登记后,申请核发绿证。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经信息平台核对项目是否纳入电价附加补助目录、列入补助目录容量、申领月度结算电量以及相关凭证的有效性后,向企业予以核发对应项目上网电量的绿证。 

  根据《通知》,绿色电力证书将于201771日正式开展认购工作。而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管理层将“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不过,就目前来看,据《证券日报》记者整理,绿色电力证书的“价格”被设置了“不高于证书对应电量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金额”的上限;而根据规定,绿色电力证书只可交易一次,即“在被认购后,不得再次出售”;且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绿色电力证书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 

  钢铁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任务大半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5日在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4239万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8%,退出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5% 

  孟玮说,5月份以来,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去产能各项工作。52日至26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组成8个督查组,赴各地开展取缔“地条钢”专项督查。目前各地排查发现的“地条钢”产能已全部停产、断水断电,正按照“四个彻底拆除”的要求将“地条钢”取缔到位。 

  去产能调控政策下,煤炭价格依然保持连续下跌。最新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62/吨,环比下行18/吨,刷新自20169月中旬以来的最大波动幅度。价格指数已连续十期下跌,累计下跌44/吨。 

  相关分析称,动力煤价格指数跌幅扩大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型煤企纷纷下调销售价格,引导价格至绿色区间;在用电需求未进入旺季前,下游整体拉运积极性依旧表现偏弱。 

  在此之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通知》,督察的重点内容涉及五个方面,分别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此次督查的10余项具体内容中,涉及去产能的就有3项,包括压减5000万吨左右钢铁产能,退出1.5亿吨以上煤炭产能以及淘汰、停建、缓建5000万千瓦以上煤电产能。 

  第一财经注意到,煤电去产能在今年之前较少被提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中宇资讯分析师关大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电去产能与煤电产能过剩、新能源消纳需求有关。 

  “前几年上马的火电项目比较多。2016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的煤电产能调控措施。去年9月份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煤电项目的通知》,其中包含一份煤电项目‘取消一批’名单,涉及装机容量达1240万千瓦。”关大利说。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教授曾鸣向记者表示,之所以要去煤电产能,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于环保方面的压力,另外也是为了完成有关国际承诺,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 

  “总体来看,煤电去产能进展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曾鸣也同时指出,其中的困难也很大。“一方面,过去大部分发电企业都是国企,煤电占主导,去产能就面临过去投入的成本如何消解,以及人员如何安置等问题;另一方面,煤电去产能直接按照装机容量、小机组等指标来划线的做法也存在问题。”曾鸣说。 

  此外,曾鸣也表示,目前清洁能源正面临窘境,特别是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相对低迷,弃光、弃水、弃风等现象时有发生。把煤电大量去掉,清洁能源发电的生存空间才会增加。但基于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考虑,煤电的调峰能力还是很强的。到底哪些煤电应该保留下来进行调峰,哪些去承担其他负荷,哪些是确实要去掉的还需要细致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市场: 

  美元上扬库存增加原油市场多头遭遇围攻北京时间周四(615)凌晨两点,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决议宣布之后,金融市场走势震荡,美元指数震荡上涨。美联储还宣布,将从今年开始缩减所持国债和其它证券规模。 

  供需关系本就脆弱的原油市场,近日遭到美元指数、全球原油供应与库存等数据“围攻”。614日,芝商所旗下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73美元,收于每桶44.73美元,跌幅为3.72%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云管理平台上线运行:近日,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云管理平台(PetroC 1.0)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石化油田板块专业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应用工作全面展开。中国石化勘探开发云管理中心集成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开发云管理平台的计算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功能,以及物探技术研究院云平台的资源申请、调度功能,借鉴胜利油田、中原油田、西南油气分公司等单位的共享平台建设经验,实现软件许可资源和地震资料处理资源的远程应用和共享管理。 

  该平台通过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申请、使用、释放流程,规范用户应用行为,降低资源占有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后台多维度资源监控、计量、统计分析功能,实现对资源使用状况的综合分析,为动态调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为勘探开发软硬件资源的合理规划、配置等决策提供支撑。 

  中国海油上海分公司打造储层保护利器近日,中国海油上海分公司(下称上海分公司)消息称,近年来该公司针对低孔渗气田开发占比大、储层易污染的特点,精心打造固化水射孔液、EZ-FLOW钻完井液一体化体系、高密度完井液防漏失阀等完井储层保护“利器”,使得生产井完井期间完井液漏失量同比降低90%以上,95%以上井完井投产后产量超地质预期,节约完井液、诱喷及完井综合费用数千万元,在提高产能和最终采收率方面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海东部惠州25-8油田创新注水模式近日获悉,中国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科技人员通过自流注水、助流注水的共同作用解决了惠州25-8油田主力油藏压力亏空、产能受限的问题。截至525日,地层压力已回升3兆帕,且保持继续回升态势,累计增油量已达11万立方米。自、助流注水技术推广前景大,对于薄层、岩性、低渗、稠油、复杂断块等需要注水开发的油田具有指导意义。 

  惠州25-8油田是南海东部发现的第一个大中型岩性构造油田,于201410月投产。其主力油藏随着开发的进行,出现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油井产能释放受限、油田稳产上产难度大的问题。相关油藏人员与地质、采油工艺、钻完井等各专业技术人员迎难而上,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自流注水补充地层能量试点方案,并对惠州25-8油田主力油藏实施了一口自流注水井,压力回升明显。在第一口注水井取得良好效果后,油藏人员又对油田整体注采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将主力油藏南部1口生产井转为助流注水井。实施自、助流注水后,在油藏液量逐步提高的前提下,地层压力整体回升,增压、增产效果良好。 

  BP:2016俄石油天然气出口全球第一据俄新社613日报道,英国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报告称,2016年,俄出口石油860万桶/日,增幅2.1%,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13.2%;出口天然气2048亿立方米,增幅6.1%,占全球天然气出口总量的18.9%;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保持全球第一。 

  报告称,2016年,俄石油开采量连续第八年保持增长,达1120万桶/日,增幅2.2%,占全球开采总量的12.2%,创后苏联时期新高;天然气开采量增长0.5%,占全球开采总量的16.2%;煤炭开采量增长3.1%,占全球开采总量的5.2%;水电发电量增长9.5%;核电发电量增长0.3%,占全球核电产量的7.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6.9%;能源消费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中国、美国、印度;初级能源消费减少770万吨石油当量,降幅1.4%,但仍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1% 

  与俄罗斯闹掰乌克兰天然气进口瞄向北欧 在与俄罗斯关系恶化后,乌克兰天然气的一大进口渠道也被迫中断。油气进口青黄不接的乌克兰也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欧洲的其他国家,试图从波兰、捷克、德国和瑞士等国那里获取天然气。 

  2014年乌克兰东部危机爆发以来,俄乌之间的种种矛盾也频频爆发,而天然气便成为双方企图牵制彼此的“筹码”。据悉,别利亚夫斯基在Facebook上提及的“俄罗斯北流天然气管道二线项目”意在绕过乌克兰向西欧输送天然气,进而减轻对取道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的依赖——这让乌克兰大为恼火,因为这不光意味着少了与俄罗斯叫板的底气,还失去数十亿美元的“过路费”。 

  中国公司参与的莫桑比克天然气项目启动东非鲁伍马盆地莫桑比克4区块科拉尔气田浮式液化天然气一期项目启动仪式于61日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举行。莫桑比克总统纽西、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苏健、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出席了仪式。 

  莫桑比克4区块所在的鲁伍马盆地位于莫桑比克东北部海域,2010年起在4区块陆续发现储量巨大的天然气田。项目作业方为意大利埃尼集团,通过埃尼东非公司间接持有50%股权。中国石油集团2013年进入4区块项目,目前持有20%股权,为项目第二大股东。 

  湖北省将投资20亿元实现天然气“县县通”: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湖北省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在今年至2019年实施脱贫攻坚、乡镇污水治理、实体经济振兴等十大重点工程。 

  方案指出,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和“气化乡镇”工程,今年至2019年,计划投资100亿元,新增油气管道1000公里左右,全省乡镇通气比例达到30%左右,今年投资20亿元,新增油气管道300公里左右,实现天然气“县县通”。 

  煤炭与电力市场: 

  美国煤炭使用量创1984年以来最低记录Market Watch文章,随着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2016年美国煤炭发电的耗煤量创198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前日发布的能源数据显示,去年美国煤炭发电消耗量达到6.77亿吨,这占据了美国所有煤炭消耗量的93%。但是与2008年相比,美国的煤炭消耗量下降了35%,在2008年美国煤炭的消耗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说煤炭的价格也不高,但是相比较而言天然气的污染更小。天然气发电厂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发电厂对煤炭的需求量。2016年是过去40年间煤炭价格第一次高过天然气的价格的一半。过去10年间,运往发电厂的煤炭价格一直都是天然气价格的50%。但是在2016年,煤炭的而价格是天然气价格的73%。这是1997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基本上没有天然气发电厂。 

  欧盟新规或将关闭三分之一燃煤电厂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21年,欧盟可能关闭三分之一的燃煤发电厂。如果无法支付昂贵的升级费用,那么欧盟热电厂就会面临关闭,这是为了满足上个月欧盟提出的对硫和一氧化氮排放的新限制。 

  IEEFA表示,为了遵守新规定,2021年前公用事业公司要么必须投资新技术以改进燃煤电厂或将运营时间限制为每年不超过1500小时,要么就关闭这些设施。煤电行业在欧洲已经步履蹒跚了,去年记录显示欧洲关闭了1000万千瓦的煤电产能,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承诺逐步淘汰煤炭。IEEFA今年表示,根据全球气候公约巴黎协定,要达到欧盟的排放目标,到2020年欧盟需要关闭目前四分之一的煤炭产能,到2030年将全部关闭。 

  山东省今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51万吨山东省政府公布 2017 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目标,2017 年山东将化解 5 家企业的 351 万吨煤炭过剩产能。其中,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北皂煤矿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 225 万吨、山东八一煤电化有限公司 30 万吨、蔡园生建煤矿 36 万吨、莱芜市苍龙旅游开发公司华鑫煤矿 30 万吨、山东王晁煤电集团新宏煤业有限公司 30 万吨。 

  韩国电:弃核摈煤忙转型:文在寅政府日前宣布,减少对核电和煤炭的依赖,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即到2030年,韩国2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在此背景下,韩国电将继续增加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规模,计划到2029年将公司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从去年的6%增至11% 

  韩国能源政策“转向”让该国最大发电商韩国电力公司(Kepco,简称“韩国电”)压力倍增,作为煤炭和核电使用大户,该公司业务格局面临颠覆已无悬念。虽然韩国新政府“弃核摈煤”的决定使得韩国电在这两大板块的投入付之东流,但好在其早已做好扩张可再生能源版图的准备,“金饭碗”没了,“新能源”却来了。 

  湖南省完成电网配网设备状态集中评审截至614日,该院历时23天,圆满完成了省内14家地市级供电公司、108个县级供电单位的配网设备状态精益化集中评价工作,全面诊断在运设备健康水平,把脉电网运行风险和隐患。 

  本次评审过程中,省电科院共对全省14个地市级供电公司、108个县级供电单位所辖的1613条频繁跳闸和投诉线路、21万余个设备单元评价结果进行了复核,审查年度检修计划达18990条,梳理迎峰度夏期间存在重过载风险的配电变压器11056台,并逐一制订了整改方案。 

  江西推进电价市场化!2017-2019年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为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西电网2017-2019年输配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7968),关于江西电网2017-2019年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近日发布。 

  通知中提及要积极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参与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市场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自愿协商、市场竞价等方式自主确定,电网企业按照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和交叉补贴)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未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执行政府定价。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市场: 

  中广核在英投资“华龙一号”三大公司挂牌运作:英国当地时间614日,中广核投资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BRB)的项目公司布拉德韦尔电力有限公司(BRB公司),以及开展“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的主体——通用核能系统有限公司(GNS)正式在伦敦挂牌成立。此外,中广核于20159月成立的推进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管控平台——通用核能国际有限公司(GNI)也同步迁至新址并揭牌。 

  水利部开展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工作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力争单站装机容量10MW以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1MW以上、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过的电站创建为绿色小水电站。已开展绿色小水电评价试点的电站,应进一步完善提高,力争率先创建为绿色小水电站。 

  各类依法依规建设、能够基本满足下游用水要求、无水事纠纷并具备《绿色小水电评价标准》基本条件的小水电站,均可参加创建,自愿申报。各地于20171030日前,将首批绿色小水电站申报表报送水利部水电局。 

  天合光能助力软银能源在印度455MW 地面电站并网发电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为软银能源在印度安得拉邦的大型地面电站提供的455MW太阳能组件已投入使用,并开始输送清洁安全的太阳能电力。这是天合光能迄今为止在印度完成的最大单笔订单。 

  国内首个风电制氢项目制氢站开建 据媒体报道,国内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应用项目——沽源风电制氢项目制氢站近日顺利开工。沽源风电制氢项目由河北建投集团投资建设,制氢站规划建设容量为10MW电解水制氢系统及氢气综合利用系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纯度为99.999%的氢气700.8万立方米。投资20.3亿元的沽源风电制氢项目也是全球最大容量风电制氢工程。 

  202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将达到1000亿规模: 201761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科院院士咨询项目“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对策”启动会上,《2017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2017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不仅预测了全球石墨烯应用市场2020年将成长至1000亿元的规模,中国在全球石墨烯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还针对石墨烯原材料的生产、石墨烯产业发展路线图、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复合材料领域、电子信息行业、热管理领域、生物医药领域、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尽分析和预测。报告还对石墨烯市场风险进行了预警,为石墨烯生产厂家、流通企业以及零售商进行竞争分析,发展规划,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深圳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备展616日,由充电设施在线网、广东省充电设施协会、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和振威展览股份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深圳国际充电站()技术设备展览会和2017深圳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逐步走强的背景下,本次展会的举行对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7万辆和13.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7.8%。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新能源物流车和新能源乘用车目前的渗透率较低,加上政策的推动,今年新能源物流车和新能源乘用车有可能实现同比100%50%的增速。本届展会上,北汽威旺、上汽大通、东风凯普特、成功汽车、新吉奥、南京金龙、福汽新龙马、比克汽车、长丰猎豹等新能源物流车品牌纷纷借势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 

  G7环境部长会议确认将落实巴黎协定美国除外: 据日媒报道,612日,七国集团(G7)环境部长会议通过联合声明,美国以外的六国再次确定将根据《巴黎协定》落实全球变暖对策。美国没有加入有关全球变暖对策相关部分的声明。据报道,日美欧七国集团(G7)环境部长会议11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开幕,议程为期两天。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全球变暖对策框架《巴黎协定》后,各国环境部长首次聚首。 

  能在何种程度上吸引美国参与国际协调应对措施是关注的焦点所在,但坚持退出姿态的美国与他国间的分歧依旧较大,展示更进一步的内容作为会议成果或并非易事。据悉,会议首日就《巴黎协定》中各国提出的旨在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计划以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因气候变暖而蒙受的损失进行了讨论。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局长普鲁伊特表示将在《巴黎协定》的母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推进减排,但并未展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其他国家则表示将切实推进全球变暖对策。据悉,未出现谴责美国的呼声,与会各国的态度是关注其未来的应对。 

  环保部:去年全国33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不足日前,环保部发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以下简称“338城市”)中,多达254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比75.1%,达标率不足1/4。但从总体上看,2016年空气质量指数在0-100之间的优良天数同比增多,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其中,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有着重要贡献。 

  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今年6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重点任务,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荒漠化治理步伐,努力实现到2020年使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这一目标,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15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613日至16日,“第15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7)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CIEPEC 2017是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国家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以及意大利、美国、日本等世界多国及地区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支持的国际级环保盛会。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家领先环保企业出展,预计入场观众将达到5万人。 

  我国二氧化碳直接制液体燃料研究获突破:从中科院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二氧化碳(CO2)利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创造性地采用氧化铟/分子筛(In2O3/HZSM-5)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一步转化高选择性得到液体燃料。 

  该研究成果于612日在《自然-化学》杂志上在线发表,并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中化新网消息称,该工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CO2转化领域的一大突破,为CO2转化为化学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此外,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催化剂制备放大并得到高机械强度的工业尺寸颗粒催化剂,在工业条件下该催化剂体系具备了示范应用的条件。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100%兑现承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615日在出席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八届“低碳发展·绿色生活”公益展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坚定地支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行动,100%的兑现所做的承诺。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2015年达成了《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190多个国家的共同愿景,是来之不易的。”解振华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不久前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领导人第一时间表达支持《巴黎协定》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这说明绿色低碳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和发展方向。 

  结束语 

  回顾本周全球能源动态:首批绿色电力证书正式核发,光伏补贴等难题或将缓解;钢铁煤炭去产能已完成全年任务大半,煤炭价格依然保持连续下跌;美联储加息后,石油价格下跌;俄石油天然气出口全球第一,乌克兰转向欧洲寻求能源供给;欧盟或将关闭三分之一燃煤电厂,美国煤炭使用量创新低,韩国也在弃核摈煤忙转型;美国没有承诺将落实巴黎协议;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多达254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二氧化碳利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将100%兑现自己的承诺。 

  主要资料来源:新华网、国际能源网、国际新能源网、国际石油网、国际电力网、中国能源网、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