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上海交通大学董会娟副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报告

  2019年9月24日下午2:00,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的董会娟副教授访问我中心,并作了题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碳减排潜力研究”的讲座。经济与管理学院谢杨副教授主持讲座,中心研究人员以及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讲座。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且垃圾围城、废物资源化利用问题严重制约城市发展。董会娟副教授认为,循环经济可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模式,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重问题。用废弃物代替原生资源开采,可以减少开采和生产过程的污染和排放、减少垃圾处理的污染和排放。对“废物循环有哪些可行的实施路径?”这一问题,董副教授给出答案:

  1.针对工业废弃物,实施产业共生。通过构建企业间共生网络(工业园),使一个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料、废水、废热及各种闲置资源被其他企业利用,从而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和废物的排放。例如,广西贵港EIP的产业共生涵盖了:甘蔗系统-制糖系统-造纸系统-酒精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热电联产系统。

  2.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实施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但当前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成效不显著,如玻璃回收率仅13%。

  董副教授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的环境绩效及碳减排潜力。上海是我国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采用生活垃圾四分类体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董副教授考虑了可回收物和干垃圾2种回收方式,计算了隐含能和隐含碳,考虑RPF(Refuse paper and plastic)技术。她得出结论:通过实施两种回收,节能总量约880万吨标准煤/年,可减少上海约5%的碳排放。她提出,这一研究可扩展到我国其他城市,进一步考虑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效应。

  董会娟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学专业,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3.5年,2016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董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城市、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和资源环境管理,发表该领域核心期刊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53篇,一作或通讯作者文章26余篇,5篇SCI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她担任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专刊编辑、Water Research、JCP等20余家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各1项,承担科技部水专项子课题1项,主要参与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及地方规划项目等10余项。

  (薛韶芳撰稿)